书法家、先锋画家刘佑局:中西融合,构建新的艺术空间

作者: admin
发布于: 2025-03-21 11:19
阅读: 1
分类: 资讯与点评

画家简介

刘佑局,1955年生于广东揭西,中国著名书法家、先锋画家。其幻象主义绘画作品相继应当地权威艺术机构之邀,在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知名艺术场馆展出,引起广泛关注。美国艺术评论家约翰•莎律斯评论说,刘佑局作品的画面语言,既不是东方的也不是西方的,而是以人类的大美作为蓝本,表现了当今世界艺术潮流的最新走向。

今年6月,广东著名书画家刘佑局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举办展览,展出25件幻象主义水墨绘画作品。据悉,刘佑局是中国首位应邀到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举办个人画展和个人作品研讨会的艺术家。近年来,刘佑局先后在美国尼克松总统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卢浮宫装饰艺术馆等国外知名展馆展出,受到广泛关注。近日,南方日报记者专访刘佑局,探讨他的艺术创新和对艺术繁荣的思考。

 

转型

融合中西艺术进行创作

南方日报:你作为书法家近年来开始转向现代水墨画,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艺术考虑?

刘佑局:我从小就喜欢书法,喜欢写写画画,我对书法和绘画都有比较深的艺术感情。从色彩的角度来说,书法只有灰、白、黑三个层次,绘画的色彩则丰富多样;从结构上说,书法更多地表现为线条,绘画层次的空间则是无穷的。我从事书法创作的时间比较长,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了。但是,书法局限于中国的艺术门类,从根本上说还没有与世界接轨。因此,如果要中国书法这种线条艺术让西方人接受,难度比较大。

五六年前,我去新西兰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受西方艺术家的启发,我开始了中西艺术融合的创作。在绘画的构图中,我考虑把书法的线条体现出来,会更富动感,在色彩的画面上,更能强化生命的动力,令人耳目一新。

南方日报:近年来你的作品先后在美国尼克松总统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卢浮宫装饰艺术馆、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艺术展馆展出,想了解一下你是如何进入这些世界知名的学术机构中展出的?

刘佑局:中国的艺术家作品要在西方知名的艺术展馆中展出,确实不容易。对方更为看重的是作品,尤其是作品的水平和创新之处,艺术的表现手法要有突破。当然,去国外办展览的过程也充满了困难和曲折,也有不同的声音。近几年来,我的作品《残荷秋影》被美国大西洋画廊收藏陈列,《圣诞印象》被美国尼克松总统博物馆收藏,《乾坤育化》被大英博物馆收藏,今年6月15日,“乱码与重建”幻象水墨绘画艺术展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举行时,作品《秋色》被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永久保存。

在开幕式当天,来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艺术名家共聚一堂。在25件幻象主义水墨绘画作品中,进行了中西方艺术的深度对话。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主席克里斯缇娜•亚赤蒂尼在开幕式上致辞说,“刘佑局先生是中国第一个艺术家应邀来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举办个人画展和讲学的人;学院组织专家在总部举办他的个人作品研讨会,我们是经过认真考虑的,他作为幻象主义绘画的创始人,他的作品表现了中西文化合璧的双重性格,同时又具有独立精神的文化品格,他开创了当代一种最新的画风。”

 

创新

独创幻象水墨引发西方关注

南方日报:有美国评论家认为,你的绘画是幻象水墨、幻象主义,那么你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突破体现在什么地方?

刘佑局:幻象主义就是在严密的绘画艺术时空里超越出去,构建独立的艺术表现空间。

我绘画还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比如说在构图中,还体现了这样的思维方式。突破的地方在于观念,中国画都是淡雅的,一般不会浓墨重彩,中国画颜料本身是没那个厚度的。但是我通过宣纸,用水墨加上丙烯的颜料,把它画了十多层,这样看起来就非常有厚度,看起来有点油画的效果。这就是用中国画的构图方式,融入了一种西画的情感色彩。当然,这也不能简单地说就是中西合璧,毕竟没有西画的面孔。通过这样的交融,我期望达到第三种空间的效果,如果说中国画是一个空间效果,西方画也是一个空间效果,我希望达到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空间效果。我的作品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条,同时在画面上有观念性的突破。

我的画有十几个层次的颜料,从中可以感受到很多微妙的变化,给观者带来新鲜的视觉冲击力。

南方日报:在这一方面,中国或者西方的其他艺术家有没有进行过类似的探索?

刘佑局:在中国我觉得吴冠中是最早开始做中西合璧的探索的,刘海粟也有进行探索。当年康有为去欧洲考察文艺复兴,在给刘海粟的信中就提到,中国的传统绘画要向西方人学习,从欧洲文艺复兴发源地的源流中寻找精髓,寻找变革的源头……当然,我的作品也受到了吴冠中、林风眠、赵无极等人的影响,我努力吸收这些大师的美学思想养分,我从另外一个层面构建自己的艺术。我觉得,现代的艺术家不应当照本宣科、固步自封,要去寻找艺术变革的新道路。

 

建议

激发民间创作力量

南方日报:对如何进一步促进文艺繁荣,你有什么建议?

刘佑局:从机制上来说,我认为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机制和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以法国为例,法国也有美术家协会,工作人员属于政府的公务员,按照规定,美术家协会的主席不允许卖画。在管理上,协会有专门的经费资助画家进行创作,卖画的税费也要通过协会交给国家。

南方日报:中国的艺术家怎么样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刘佑局:我认为必须要激发创新机制,要给有创新能力的中国画家予以支持奖励,比如被国际上主流艺术机构认可的艺术家,要给予支持奖励;更重要的是要给予引导和引领,鼓励中国艺术走向国际舞台,带动和激发中国艺术的长久生命力。同时,对文化机制进行创新,激发民间的创作力量,扶持更多的艺术家走出国门。

●南方日报记者 宋金绪 

 

  •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