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问有两种,有一种往死里做,有一种往活里做;有一种往阴里做,有一种往阳里做;有一种往左里做,有一种往右里做;有一种往鬼里做;有一种往人里做。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两种学问无疑是对立的,是水火不相容的。这里面涉及到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在对抗中生存,这也涉及到是真理适应社会,还是社会适应真理下的不同角度。这也涉及到社会不同制度,不同环境下的自我选择。真理听起来很刺耳,很寒冷,但她可以净化心灵、净化生活环境。谎言听起来很甜美,很舒心,很温暖,但它可能会障人耳目,腐蚀人性,涵养罪恶。两种理论都有其代表性的人物,所以才造成了社会不同的组合方式,不同的价值取舍,不同的东西两方。真理是苦涩的,谎言是甜蜜的,真理要人自律,完善人的性格,谎言要人性放纵,扩大人生的贪欲与野蛮,真理要权力收束,谎言要权力放大。凡此种种亦凡此种种。在现实社会,谎言很强大,真理反而变得渺小。真理无法穿透谎言的主要原因,因为在谎言的掩盖下,一些人可运用“谎言”这个武器,把自己武装到牙齿,谎言成了取舍利益的社会...
刘佑局 昨晚,有一位教授级的资深艺术家给我发来信息,劝说我去某美术学院“补血”,学学造型和色彩。我真做不到“中国式”的那种伟大的谦虚。我回他说,我不是小看他们,要凤凰去补鸡血,这立马身体会出问题。要凤凰去打鸡血,这能兴奋得起来吗? 中国式的美术教育,最强调的就是造型,和素描。我有个老乡叫杨之光,他一 辈子都在追求造型,最后他的艺术也就结束在造型那里。好奇怪,中国的美术教育也就在造型那里建起了一座宫殿,让教育和被教育者同时都入了这座神圣而不可逾越的宫殿,最后这座宫殿成了埋葬学术创造力的坟墓! 今天有人传来老树先生的诗配画这一类。这类画的趣味性很高,赏之确能让人心得到闲适。说实话,在中国的艺术环境下能达到这样的“创造性”已经很不容易。话又得说回来,这也是走不出中国式的文化思维的一种方式,如果把名冠高一点,这类画可称作“当代文人画”,将来老树的名字与画也许可以载入中国的当代美术史,因为他在拘守的一面,也表现了一息自由,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当然,老...
一个优秀的画家,最重要的是他能在画面中创造欢乐的气氛,让大美夺人眼目。 既是“艺术”就不能显丑,以丑为美的说法,只能是强词夺理。 通常人们理解中的丑,其实应解读为冷美、凄美、悲美、残美等等。 画风与文风有相类之处,批判文章和凄美的画都是唤起人们对丑恶的批判,以图唤醒社会的良知。 受“85”新潮影响的艺术群体,这批人大都以凄美入笔,创作变异的人物躯体和面部表情,以表现对现状的不满而达到对社会黑暗面的讽刺和批判。 从创新的角度来解读,其实这批人并没有重大突破,对“变形人物”的异样心理描绘,西方现代人物画代表毕加索,已开独特表现手法之先河。 中国数千年传统绘画,只重技法不重文化更不重思想,因而对审美的要求只停留在“图像”,对图像以外的文化延伸,诸如,情景,气象,意韵等大都读不懂。 中国人常常安于现状,对合理的诉求也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社会基因”自然也折射到文化群体。西方人不同,表达自由和创新,成了整个社会生命中的动力。 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整个社会渴求变...
有一位教授级的资深艺术家给我发来信息,劝说我去某美术学院“补血”,学学造型和色彩。 我真做不到“中国式”的那种伟大的谦虚。 我回他说,我不是小看他们,要凤凰去补鸡血,这立马身体会出问题。 要凤凰去打鸡血,这能兴奋得起来吗?中国式的美术教育,最强调的就是造型,和素描。我有个老乡著名美术教育家,他一辈子都在追求造型,最后他的艺术也就结束在造型那里。 好奇怪,中国的美术教育也就在造型那里建起了一座宫殿,让教育和被教育者同时都入了这座神圣而不可逾越的宫殿,最后这座宫殿成了埋葬学术创造力的坟墓! 今天有人传来老树先生的诗配画这一类。这类画的趣味性很高,赏之确能让人心得到闲适。 说实话,在中国的艺术环境下能达到这样的“创造性”已经很不容易。 话又得说回来,这也是走不出中国式的文化思维的一种方式,如果把名冠高一点,这类画可称作“当代文人画”,将来老树的名字与画也许可以载入中国的当代美术史,因为他在拘守的一面,也表现了一息自由,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当然,老树的画要进入&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