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12 2025
    admin
    作者:辛民 第10部分 幻象主义绘画的现代性建构 在影响20世纪中国的艺术家中,黄宾虹、齐白石是最后的坚持走传统路子并获得成功的英雄。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则是借助西方艺术的观念和技法来“改造”中国本土艺术。革命时期和革命以后的艺术家,很难就他们的艺术本身加以评价,但可以公正地说,董希文和一批类似他的艺术家没有真正参与到艺术自身的建设中来,他们只是成就了自己的社会角色。李可染和吴冠中两人标识出自20世纪70年代后的分界,一是继续在深不见底的传统中奋力挖掘,一是继承林风眠等人的衣钵努力创新。改革开放初期,陈丹青以其超群的才华立即获取广泛的赞誉,是新时期最早的获益者和推动者。继20世纪末,徐冰、谷文达、黄永砯、蔡国强诸人登上了当代艺术的舞台后,刘佑局的幻象主义绘画堪称当代中国艺术创造的又一领军人物。 (一) 20世纪以来,在中国美术的版图上,中国画是唯一受到批判和质疑的画种,其内容广泛涉及到中国画的名称、形态、体制、观念、题材、笔墨、语言等诸多方面。正是在批判、质疑声中,中国画逆风飞扬,破茧而出,...
  • 03-12 2025
    admin
    作者:辛民 第09部分 幻象绘画的东方美学观 (一) 之所以不能单纯用东方美学观来阐释幻象主义绘画,是因为东方美学不能以一个统一的实体与西方美学对比。究其原因,是因为它实际上一直处于完全无法进行统一规范的多元状态之中。东方美学自由散漫的多元状况主要表现在:1. 东方辽阔的地理范围内所包含的众多国家和民族间虽也会有美学和艺术上的交流与渗透,但并未产生大规模的趋同倾向,更未获得过共用的美学概念。2.东方各国内部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太讲究美学范畴的稳定和延续,在随机性上远远超过西方美学。3.东方美学大抵缺少理论上的统制力和归纳力,因此使美学理论与审美实践不具备严格的逻辑对应关系,这使东方美学比西方美学松软灵动得多。东方美学在四个方面可以与西方美学形成对照:1.精神性。西方美学以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为重要出发点,因此西方艺术在对客观世界的深入观察和准确描摹上达到了极高水平。西方美学的精神性追求常常要通过一次次的突破性冲撞来实现,而且这种追求也总是密切依附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依然是客观世界的具体派生物。东方美学...
  • 03-12 2025
    admin
    作者:辛民 第08部分 幻象绘画的线条之美 (一)    中国书法与西方抽象画本属两个不同的审美范畴,前者是由方块汉字演化的艺术形态,后者是西方彩色绘画的蜕变。在艺术创新上,两者有相似和相通之处;在创作方法上,却又有本质的差异。 首先,中国草书也属于抽象艺术,其主要的构成元素是毛笔书写的线条,西方抽象画的构成元素中也有线和点,而更显眼的通常是各种色块和几何图形。西方抽象画是相对于真实而形象地反映客观自然的写实性绘画而言的。在欧美,自14世纪以来,写实性绘画一直是画坛盟主,势力强盛,且为社会广泛接纳,影响深远,涌现出大批杰出的油画家和传世之作。达·芬奇的创作笔记还专门论证了绘画的主旨是忠实描绘客观世界,被西方尊奉为美术理论的不巧经典。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对出现很晚的抽象绘画却从一开始便处于尴尬的境地,极少被众人赏识和追捧。原因是抽象画从根本否定了写实绘画所坚持的反映自然、社会的创作理念,要另起炉灶,同写实派抗衡。其创作方法是彻底摒弃对自然物象的再现,即完全背离传统,而用点、线、色块...
  • 03-12 2025
    admin
    作者:辛民 第07部分 幻象绘画的写意精神 (一) “写意精神”是绘画艺术的一种内在冲动。“写意精神”的本质或内在动力是主观自由和客观制约的对立统一体。可以说,在世界艺术史上,最早谈论、研究和践行“写意精神”的是中国绘画艺术。众所周知,宣纸墨画最早出现在中国。它的工具、材料、特征最能体现画家的主观自由表现性。然而,人们一谈到“写意”就联想到大写意。似乎只有大写意才能体现“写意精神”。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否认中国画的其他形式就没有“写意精神”。古今中外每一位画家内心都有对自由表达和自由表现的渴望和冲动,因此,我们应该把“写意精神”这个话题放在整个中国绘画,甚至世界绘画的大范围中去探讨。这样,我们就可以对绘画中的写意精神有更多的思考,也更能加深对“写意精神”本质的认识。在中国画中,“写意画”只是作为与“工笔画”相对的体载类别。我们现探讨的“写意精神”,要比作为体载类别的写意画的内涵博大得多...
  • 03-12 2025
    admin
    作者:辛民 第06部分 大美幻象——刘佑局幻象绘画的美学价值探析   刘佑局的幻象主义绘画呈现了一个极其开放的艺术世界,因而也就引发了一个极其开放的思考空间,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引发了对于我国艺术在当代如何向前发展的思考。 下面就我自己感受最深的谈三点想法。当然我采取的是中国美学的立场。我认为,中国美学的立场不一定是保守的立场,中国美学要向新时代开放,要回应时代的呼唤。中国美学的精神和内核经过现代的阐释,可以极具现代性。所以中国美学的立场完全可以是体现时代精神的、富有创造性的立场。 (一) 在新的时代我们是否会迎来一种更形式化、更心灵化的绘画艺术?即表现形式更直接、更有深度地呈现生命情调、心灵节奏的艺术。 之所以一直关注刘佑局的绘画创作,是刘佑局对于中国现代绘画如何现代化、对于中国水墨画如何走向世界这个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问题,有许多思考和探索。 刘佑局认为,中国画的笔墨形式渗透(呈现)人的精神气质、人格理想,这是中国艺术最有价值的地方。同时,他认为,今天的绘画应该注意精神性,需要的沟通方式...
  • 03-12 2025
    admin
    作者:辛民 第05部分 从康定斯基、朱德群到刘佑局 中国画迟早会汇入世界文化之流。那种人为的隔离状态结束得越早越好。 一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提出了“以形写神”,而反对“仅貌遗神”。八百多年前提出了“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的艺术主张,这是十分值得我们自豪的。而在西方,强调艺术表现之类主张的出现,是印象派之后近百年的事。有人看了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展览后说,大色块、粗线条,变形处理,这不就是大写意吗?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这个优秀的写意传统,学习先辈的独创精神,马中国画推向新的高峰。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的财产,例如埃及文化也可以丰富中国文化。所以我觉得,一个艺术工作者应该更广地去看文化与艺术的问题,不限于一些狭窄的民族主义观念里,这样艺术才能走得更广更精深。我是比较反对国内一些只走民族主义或走乡土路线的,这太局限、太地域了。艺术不但要世界性,更要宇宙性才好。 为了全球了解中西抽象艺术的发展演变,笔者选择了西方抽象绘画大师康定斯基、旅法艺术大师朱德群和东方抽象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