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12 2025
    admin
    作者:辛民 第16部分 读画随感(四则) (一)    “创新”几乎是现当代艺术中使用最频繁的一个关键词,没有人怀疑过创新的革命意义。政府也在号召“自主创新”。但中国美术界对创新的态度则比较有趣。 一方面我们中国人已不太习惯创新,而喜欢跟风。我们习惯让外国人去创新,而我们则跟风,当然我们也决不自称跟风,我们称“借鉴”。我们理直气壮地去“借鉴”,因为中国人没资格去创新,因为我们还在“前现代”或“前工业社会”,西方人美国人正是“后现代”,“后工业社会”,“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宿命地不在我们这儿。所以中国人习惯于眼巴巴地盯着先进的美国人发明出新玩意儿后,中国艺术界革命者最革命的任务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效之中马上跟进“借鉴”并迅速中国化,这是一种便宜省事的创新。一些东西在西方虽然不新,但在中国就可以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油画界出现一种在画面上粘贴板手、齿轮一类工业现成品,当时觉得好新。后来去美国,看...
  • 03-12 2025
    admin
    作者:辛民 第15部分 幻象绘画的色彩表现 传统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写意造型和水墨色彩屹立于世界绘画艺术之林,幻象绘画与传统相比,在色彩表达方面已经突破传统水墨色彩观的束缚,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局面。 (一) 西方绘画于明代万历年间传入中国。西方传教士把“彩绘圣像画”悬挂在沿海城市的小教堂中,供教民参拜,开启西方绘画传入中国之先河。至清代,随着中国皇帝对西方传教士画家的御用,西方绘画获得了上至宫廷贵族,下至民间宗教的认同。 17世纪下半叶,西方绘画在色彩研究上发生了一场科学革命。牛顿利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七色光谱,开启了科学认识色彩的大门,人们逐渐揭开色彩科学的奥秘。之后各种色彩理论逐步形成并且日臻完善,为现代西方绘画的色彩表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尤其是19世纪初期,印象派画家对色彩理论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将西方绘画的色彩表现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有大批美术人才出国留学,主动接受西方绘画理念,成为掌握西方绘画技法的先驱,回国之后,他们成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拓者。将西方绘...
  • 03-12 2025
    admin
    作者:辛民 第14部分 全球化时代的幻象主义绘画 (一) 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时代能像今天使中国与全球如此紧密的联系和交融。中国之变是一种历史趋势,也是一种与国际社会不可分离的过程。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下,中国绘画该如何面对如此繁杂、多样,甚至矛盾的艺术现象及作品和实践?在这个时代,适应国际语境的中国艺术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王春辰认提出:一是能否认同中国的艺术是发生在中国的一个事实;二是直面现场中的艺术(即新的、陌生的艺术创作、创造);三是中国今天的文化复兴需要文化的创造力和开放性思维。 东西方艺术的交会自16世纪就已开始,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东方艺术与西欧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艺术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从这一点上来讲,今天的东方艺术或西方艺术都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东西方艺术。今天的现代艺术突破了地域和文化,进一步地要将图像时代对人的限制打破,让人性我具更为穿透的力量。 穆尔认为,适应这个时代的艺术是数码艺术。穆尔的构想受到本雅明的启发。本雅明曾经将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与传统艺术区别开来,认为传统艺...
  • 03-12 2025
    admin
    作者:辛民 第13部分 幻象主义绘画与西方抽象绘画 刘佑局的幻象主义绘画首展(2014年11月在美国肯尼迪艺术馆举办)在西方艺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也因此被西方学者称为东方抽象绘画艺术大师。 刘佑局的幻象主义绘画并不是简单的用抽象绘画概念能够诠释清楚的。尽管其作品具备抽象绘画作品的某些视觉特征,同样是强调“形式”比“内容”重要,是运用色彩与形式的艺术创造而不是用主题来表达思想情感。 同时,刘佑局的幻象主义绘画也具备以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派的艺术特点,塞尚坚持个人表达的重要性,从而开创了现代艺术的赋形语言:以纯粹色彩与线条的造型,取代了光影与明暗法。 刘佑局的幻象主义绘画使用的材料主体是东方的,是中国独有的宣纸、毛笔、西方抽象绘画主要材质是油画。因此说其作品称为“东方抽象绘画”是较为准确的描述。刘佑局的绘画艺术是现代艺术,他的幻象主义绘画试图突破界限,争取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 (一) 从美术史上看,对抽象绘画的解释或辩护,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表现主义,一是形式主义。气者之间既有内...
  • 03-12 2025
    admin
    作者:辛民 第12部分 绘画的抽象本质 无论是中国隋唐以来的山水画,还是西方十六世纪才出现的风景画,它们的初期形态都是叙事图像的背景。既然是叙事图像的背景,其文化意图就是规定事件展开时所处的时间和空间,即对“时空”概念的图像化。将时间和空间的图像描述从叙事图像中抽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题材,这便是直到当代仍被艺术家所热衷的山水和风景画。 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绘画依次被摄影、电影、电视和数码影像攫为已所独有的题材。正是这些相对于绘画而言的新媒介物的出现,才导致一百多年前现代艺术的根本转向。以风景为母题的抽象绘画就是这一转向的重要成果。在这一转向的过程中,一方面新的媒介物逐渐表现出描述线性时间形态的极大优势,而绘画却显示出其在再现三维空间方面不可替代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作为哲学概念的“时空”本身特有的抽象性,因此也就在本质上规定了对二者作图像化陈述的概念性倾向。极言之,概念先于山水和风景的图像,只有在文字的描述性语词和抽象概念发展到一定程度,并且从语言的角度将自然景观确立为描述对...
  • 03-12 2025
    admin
    作者:辛民 第11部分 幻象绘画与油画民族化的发展 20世纪以来,西方油画引入中国后,中国油画风景在创作中借鉴传统山水画的意象,已形成独特的景观,尤其是经过林凤眠、吴冠中、苏天赐等老艺术家的艰辛探索,油画风景已发展到一个极高的境界,有极深的文化底蕴。对中国画的创新尤其现代绘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 油画是基于西方的文化底蕴发展起来的画种。中国人学习油画,可以学方法、学技法,但西方内在的本质精神很难学到,因此,我们中国的画家都程度不同地受到包括山水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借鉴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象,这就是创新。 林风眠初到法国的三年中一直潜心于学院派与写实风格的研究,有一天,他的老师——院长杨希斯看过林风眠的作品后,很不满意,严肃地指出,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可知道你们中国的艺术有多么宝贵,优秀的传统啊!你怎么不去好好学习呢?去吧!走出学院的大门,到东方博物馆、陶瓷博物馆去,到那富饶的宝藏中去挖掘吧,不能停留在学院派的画风上,应了解新旧各派所创造的风格。 显然,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谈话...